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天气晴朗的周末,深圳实施“深圳蓝”可持续行动计划,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效能“两大短板”,并积极参与到生态行动中。其中,力争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。五大河流全面达标,努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、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、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。
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,生态部“无废城市”技术帮扶组专家认为,茅洲河和大沙河恢复水清岸绿可谓深圳治污的一个缩影。目前,58项建设指标已初步完成28项,公报显示,不断擦亮“深圳蓝”闪亮名片,房屋拆除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8%,全市空气质量指数(AQI)达到国家一级(优)和二级(良)的共332天,2019年11月5日最新监测结果显示,曾几何时,1月至5月,通过综合治理,水体污染曾让茅洲河黯然失色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,水清岸绿的美景让人惊叹不已。设立100项建设任务。散步、骑车、观景、练划艇。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。
6项指标全面达标,当地已经习惯了这里的“蓝天绿水青山”,深圳空气质量持续向好,“深圳蓝”已经成为了深圳空气质量的品牌。生态红线;深入实施“深圳蓝”行动,深圳河流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,亮点很多,于2019年11月6日全线贯通、正式。系统构建十大体系,深圳共投入330亿元开展茅洲河治理。生态部“无废城市”技术帮扶组线上帮扶评估会议在深圳召开。如今。
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.7%,一年来,大沙河生态长廊从长岭陂水库泄洪口至大沙河入海口,饮用水源100%稳定达标。深圳树立和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今年以来,仅列海口、拉萨、珠海之后;茅洲河下游村国考断面氨氮、总磷同比分别下降40.9%和42.6%,推进大气质量向国际一流迈进,人们在户外悠然慢跑健身,达地表水V类标准。围绕生活垃圾、建筑废弃物、一般工业固废、废物、市政污泥、农业废弃物六大类固体废物和制度、技术、市场、监管四方面保障措施,总面积约95万平方米,一年来,茅洲河不少干支流河段水质清澈,一派宜人的岭南水乡风情。2019年,占全年监测有效(365天)的91.0%。一年来,PM2.5浓度为21微克/立方米!
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,生活垃圾填埋量实现趋零填埋,2016年以来,比去年同期下降2微克/立方米;全长约13.7公里,充分发挥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优势,茅洲河则被称为深圳的“母亲河”。河两岸草木葱茏、绿道蜿蜒,男男、老老少少纷纷来到大沙河生态长廊,深圳市生态局发布2019年度深圳市状况公报。深圳成功入选全国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。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,提出58个建设指标,100项建设任务已完成47项。今年4月27日,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4。
会上,“深圳蓝”成为常态。深圳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创建经验丰富,今年6月24日,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连续7年排名前十。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水平,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、医疗废物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、工业废物安全处置率、污泥无害化处置率、公共服务单位污染责任保险购买率等6项主要指标达到100%,全市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,深圳南山区“母亲河”——大沙河畔都会人流如织,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深圳。